当前位置 >>

365英国上市网站官网 >科学研究>科研基层组织

外源性因素健康效应研究所

发布时间:2023-09-19   字体大小T|T

人群健康与外源性因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,尤其是外源因素的长期效应将直接关系到人群健康水平。研究所的宗旨是通过外源因素的人群健康效应研究、环境与分子相关应用基础研究,阐明重大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,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决策,促进人群健康。多年来,团队聚焦甘肃“镍”都职业暴露、西部农村室内空气污染、西部高发恶性肿瘤等健康问题,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、转录组、蛋白质组学、宏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方法,从分子-细胞-动物等多个层面开展毒性及发病机制研究,系统揭示了外源性因素的多系统毒效应及其分子和发病机制,对解决严重威胁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的重大问题,推动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目前,研究所成员共6人,其中教授3人、副教授2人、讲师1人;博士生导师2人,硕士生导师6人;均具有博士学位;具有一年以上海外访学经历者3人。近年来,研究所成员共主持及参与课题50余项,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,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,横向项目40余项;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。参编专著和教材5部,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5项。

研究方向:

镍及其纳米材料毒性机制研究

外源化学物生殖发育毒性研究

环境因素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

研究所团队介绍:

苏 莉 所长、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
研究方向:生殖毒理学、营养毒理学、妇幼营养学

王俊玲 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硕士生导师

研究方向:环境毒理学和生殖毒理学、医院感染管理

孙应彪 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硕士生导师

研究方向:细胞和分子毒理学、纳米毒理学、外源化学物毒性防治

常旭红 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
研究方向:纳米毒理学、肝肺纤维化分子机制

李成云 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

研究方向:肿瘤流行病学、环境毒理学、环境基因组学

古雪岩 讲师、硕士生导师

研究方向:环境毒理学、细胞和分子毒理学